中新網北京1月31日電 (記者 李純 余湛奕)1月30日下午,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與澳佳寶研究院(BLACKMORES Institute)聯(lián)合舉辦線上發(fā)布會,正式發(fā)布《中國職場女性免疫健康綠皮書》。《綠皮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免疫健康知識的普及,但多數(shù)職場女性對免疫健康的相關概念仍然缺乏準確的認知。
《綠皮書》通過在線問卷的形式,收集并分析了1000份年齡在20歲至59歲之間的職場女性的樣本,覆蓋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問卷重點調研了中國職場女性對“免疫力”相關概念的理解及認識誤區(qū)。針對調研發(fā)現(xiàn),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和澳佳寶研究院邀請了六位來自營養(yǎng)學、免疫學、心理學和傳播學等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入解讀并提出建議。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表示,此次調研聚焦后疫情時代中國職場女性對“免疫力”的理解以及免疫健康管理習慣,旨在破除公眾對于免疫健康的認識誤區(qū),并為職場女性及其家庭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建議。
調研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免疫健康知識的普及,但多數(shù)職場女性對免疫健康的相關概念仍然缺乏準確的認知。89.7%的受訪者認為免疫力是指人體抵抗外界病毒和細菌的能力。實際上,免疫力還包括清除體內異常細胞(如癌細胞)、維護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能力。71.2%的職場女性認為免疫力越強越好,實則不然。《自然-免疫學》期刊曾提到,健康的免疫系統(tǒng)應當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免疫力過高和過低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直接導致某些疾病的發(fā)生。
調研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職場女性已意識到免疫健康的重要性,并計劃采取行動以改善免疫狀況,但對如何科學提升免疫健康存在一定誤區(qū)。例如,有66.8%的受訪者認為“清宿便排腸毒能增強免疫力”。有學者曾對此指出,醫(yī)學上其實并沒有“宿便”的概念。人體日常通過汗液、尿液、排便即可將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目前職場女性還存在一定的膳食誤區(qū)。三到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多吃肉、多喝湯、多喝果汁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美國營養(yǎng)學會刊物《營養(yǎng)學進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將水果榨汁會導致鮮果中的膳食纖維和部分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的流失。美國農業(yè)部(USDA)發(fā)布的研究報告也指出,肉類經過長時間燉煮也會流失一些營養(yǎng)元素。此外,過多地食用紅燒肉等油脂過高的菜肴也可能引發(fā)肥胖問題或心血管疾病。
盡管多數(shù)職場女性已經認識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義,實際的完成度卻并不可觀。68.3%的職場女性表示自己計劃通過積極改善飲食習慣來提升免疫健康,但僅有11.3%的職場女性能做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每周攝入25種以上的食物。
針對上述調研結果,《綠皮書》綜合專家意見,為職場女性提供了科學建議,即通過均衡飲食、堅持運動、規(guī)律作息和保持良好心態(tài),多管齊下守護免疫健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強調,免疫健康的提升離不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科學飲食獲得均衡的營養(yǎng)攝入是提升免疫力的關鍵。同時也要注意動吃平衡,維持健康體重;生活規(guī)律,保證充足睡眠;張弛有度,保證心態(tài)平和。
對于如何解決“知易行難”的問題,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副秘書長崔偉指出,這體現(xiàn)了健康傳播的重要意義,其中的關鍵在于鼓勵公眾積極邁出第一步,從生活習慣的一個小改變開始,如每天發(fā)呆(靜思)5分鐘、每天運動1小時、食物攝入多元化等,逐步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jù)介紹,本次發(fā)布的《中國職場女性免疫健康綠皮書》是澳佳寶研究院攜手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繼2018年《中國城市職場女性健康綠皮書》和2019年《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綠皮書》之后,合作完成的第三份以中國職場女性健康為主題的調研報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