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衛生與健康工作,“十三五”至今全方位促進健康中國基本建設,把人民健康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平均預期壽命提升一歲,摘下乙肝強國遮陽帽,清潔衛生開支占環境衛生成本費比例為新時代最低標準……“十三五”階段,在我國衛生健康工作總體水平明顯提高。
2020年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便是這一核心理念的新鮮呈現。
今年12月29日,武漢7名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病人被送至金銀潭醫院。“短期內內出現這么多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病人,毫無疑問并不是一般的肺部感染。很多年的崗位比較敏感要我意識到不可以疏忽。”院長張定宇追憶道。
武漢衛健委接著公布了緊急通知。武漢市、湖北省別的市州各醫院快速鼓勵,堅守陣地,收治患者。
應對突發性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批示,注重要把人民大眾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采用行之有效對策,果斷抵制疫情擴散趨勢。
最先沖過去的是醫護人員。
今年1月29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隔離病房。北京屬醫院援助湖北省診療工作人員繁忙的影子中,有一位工作人員很顯眼,他的防護帽上寫著好多個大字“急事要我”。他便是北京世紀壇醫院吸氣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丁新民。
在診治期內,丁新民細膩地為病人解讀病毒傳播有關專業知識,而且給病人傳送著自信心。聽著解讀,仰頭望著丁新民醫師前額上的4個字,病人們對醫務人員充滿了信任感,從她們的身上看到了期待。
“急事要我”的丁新民,是這次疫情防治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一分子。54萬多名湖北和武漢醫護人員同病原體短兵相接,346支我國醫療隊、4萬多位醫護人員奔赴前線,用血肉之軀搭起阻擊病原體的鋼鐵長城,拯救了一個又一個性命。
沖上前的不只是醫護人員。應對疫情,我國舉全國之力執行經營規模前所未有的性命大援救,僅用10來天時間,完工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規模性改造16座方艙醫院、開拓出600好幾個集中化防護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市之外的16個市州,最出色的工作人員、最急缺的資源、最優秀的機器設備千里馳援,在最短期內內完成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急缺向穩定平衡的跨越式提高。
此外,各個領域扛起責任,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各地65萬個城鎮小區晝夜值班,眾多科技人員全力科技攻關,數千萬快遞小哥冒疫奔忙,180萬多名清潔工人早出晚歸,成千上萬青年志愿者和平常人默默奉獻……
李德勝是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民權公安局打銅小區警務室公安民警,而打銅小區是年久小區,疫情比較比較嚴重。從1月23日剛開始他就堅持不懈在一線,和小區工作員日夜不休,依次轉送14名診斷病人住院治療、運輸30多名疑是病人到防護點防護。盡管放眼望去鋪滿了血絲,但他依然絕不松懈。
2月8日,一位女性從異地給社區干部打來電話,說她一直聯絡不了獨居生活的老父親,擔憂出事了。李德勝聽聞后馬上前去。他領著安全保衛工作人員應急叩門,屋子里沒有反映。“不太好,很有可能出事了。”李德勝堅決踹開房間門,發覺老人倒在家里,昏迷不醒。撥通120、通告親屬、運送老人……直至把老人送至醫院,他懸著的心才放出來。盡管那時候再過4個月就退居二線了,李德勝堅持不懈站好最后一班崗。
這成千上萬迎戰在抗疫一線的大家的的身上,閃爍著堅定不移果斷的膽量和堅忍不拔的信心,她們同時間賽跑、與病痛交鋒,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基本抵制疫情擴散趨勢,用2個月上下的時間將當地每天增加病案操縱在個位數之內,用3個月上下的時間獲得武漢保衛戰、湖北省保衛戰的關鍵性成效,接下去又打過幾次局部地區集聚性疫情殲滅戰,奪得了全國各地抗疫抗爭重特大發展戰略成效。
什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就是。
什么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