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腦惡性胚胎性腫瘤,病因復雜,總體療效不理想。
記者27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李昊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外泌體來源的微小RNA在兒童髓母細胞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分子作用機制,為兒童髓母細胞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策略。
體內及體外實驗表明,外泌體來源的微小RNA分子在兒童髓母細胞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可成為髓母細胞瘤患兒潛在的診斷及治療靶標。
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在《細胞死亡與分化》(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雜志。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腦惡性胚胎性腫瘤,是引起兒童腫瘤相關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針對髓母細胞瘤的治療是一種聯合治療的策略,手術為主,綜合放療以及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等作為輔助治療。髓母細胞瘤的發病機理極其復雜,涉及表觀遺傳學、胚胎發育學等多個方面,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導致總體治療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據悉,腫瘤微環境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腫瘤的進展,同樣影響了腫瘤的侵襲性、轉移以及其他一些惡性生物學行為等,外泌體作為細胞間交流的重要媒介,逐漸進入到腫瘤學家的視野并引起重視。據介紹,外泌體存在于血清、唾液、尿液、母乳、腹水、腦脊液等體液中,可攜帶核酸分子等生物活性分子,不僅在正常生理過程中發揮作用,同時在炎癥、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病變以及腫瘤等發生發展過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