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報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癥狀或者癥狀輕微。科學家們提醒,這些隱性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爆發。
<style>.hzh {display: none; }</style>時間來到4月3日,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百萬,我國境內疫情逐漸穩定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境外輸入案例與無癥狀感染者也成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

什么是無癥狀感染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一般會表現出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而無癥狀感染者,就是沒有出現相關臨床癥狀,但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的人。
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性強嗎?
新冠病毒的無癥狀感染者,也存在傳染他人的幾率。
但在4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無癥狀感染者傳染率低于確診患者。
經研究發現,每個新冠病毒確診病人平均能夠傳播將近3個病人,而每個無癥狀感染者平均能夠傳播不到1個病人。換言之,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性約為普通患者的三分之一。

無癥狀感染者,可細分為這三類
根據具體表現的不同,無癥狀感染者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處于潛伏期的患者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一般在14天以內,處于潛伏期的患者意味著已經感染病毒,但還未表現出相關癥狀,將來會發病。
2、隱形感染者
隱形感染者在感染后始終不會發病,多因后期檢查出抗體而被發現。他們往往在感染一段時間后,產生足量抗體而獲得免疫力。以后一般不會再度感染。
3、病原(毒)攜帶者
這類感染者在感染后帶有病原(毒),一直不發病,也沒有出現抗體,一般也是通過檢查被發現,可分為潛伏期病原(毒)攜帶者和恢復期病原(毒)攜帶者。

無癥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播風險,該怎么防?
目前,我國尚未完全完成針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對普通人而言,想盡量避免無癥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播風險,關鍵還是做好阻斷傳播的工作。
一是,不可松懈,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疫情逐漸好轉,一些民眾就容易放松了。在這個時期,我們仍要堅持勤洗手、適當消毒、外出戴口罩、居家常通風等細節工作。
再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少聚集、少聚集、少聚集!減少聚集,就是減少傳播風險。
最后,重點人群應配合防控檢測與隔離。境外回國、武漢復工以及其他重點人群外出時要配合當地的防控措施,進行適當的檢測工作與隔離,確保排除風險再恢復到正常生活當中去。
參考資料:
健康時報:無癥狀感染者還分三類?專家提示:這種患者始終不會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