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是人類出生的喜好。但是,放縱甜食的欲望,不僅體重超過標(biāo)準(zhǔn),還會引起很多慢性疾病,影響胃腸功能。臺灣健康雜志最近指出,吃甜食要把握時機。

早餐:補充胃氣,減少糖分。早餐需要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你可以吃五谷雜糧面包和半糖或無糖豆?jié){和牛奶。最好喝一碗溫暖脾胃的雜糧粥,加入生姜或山藥一起煮,加入補脾胃的蓮子和紅薯,生胃氣,強化胃腸功能。但是&ldquo甜&rdquo不要太多。不要選擇含甜餡的面包、麻團等、含糖的奶茶、紅茶。
午餐:享受甜點的最佳時間。中午陽氣最旺盛,有助于運輸濕氣,喜歡吃甜食的人可以在午飯后好好享受。含雜糧的餅干、補鈣的奶酪蛋糕,甚至可以吃糖果。
專家建議,最好助于理性的茶相結(jié)合,用4片姜+1片陳皮+3片棗提取500毫升熱水喝即可。許多人喜歡吃甜點和咖啡。在中醫(yī)看來,咖啡是消耗空氣的飲料,所以不建議這樣搭配。
也可以在午餐菜中加入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平衡甜食帶來的緩慢效果,減少甜食的損傷。
晚餐:陽光弱,不吃糖。晚上吃糖不僅會積累大量的能量,而且長期以來會變胖,是最傷心的吃法。晚上太陽下山陽氣減弱,不適合吃甜食。晚餐的主食建議以補充胃氣的粗米為主,搭配白菜、南瓜等。如果你真的想吃甜食,你可以在晚飯后適當(dāng)吃水果或酸奶。
最后,一天吃糖的總量也應(yīng)該受到限制。美國心臟學(xué)會最近對食品中添加的糖的攝取量提出了具體建議,女性最好一天不要超過100卡(相當(dāng)于25克,約6茶匙),男性限制在150卡以內(nèi)(相當(dāng)于37.5克,約9茶匙),糖飲料、罐汁、餅干等是糖攝取超額的主要來源。
